一例中年男性不敢当众发言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中年男性不敢当众发言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作者:linminyuan

 ?

 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中年男性为不敢当众发言的事件造成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问题,针对收集到的资料,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而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鉴于求助者问题的性质与及求助者是领悟力较好,采用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相信求助者具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咨询过程以当事人为中心,具体采用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围绕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及情绪困扰,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减轻了焦虑,能正确面对当众发言问题,并激发求助者的潜能,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取得了较好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陈某,男,35岁,汉族,某小学语文教师,已婚,有一女孩。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求助者自述:从小父亲的管教很严厉的,把自己当作光宗耀祖的工具,惯用打骂,这些不当的打骂,造成我胆小、怯懦、自卑。小学成绩优秀,初中进入全市最好的中学,成绩一般,不稳定,学得很辛苦,没有方法。加上我是来自乡下的,长得瘦小,普通话一般,不善言辞,在班上落落寡合,很自卑。

  工作以后,因为觉得自己底子薄,从小到中学都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所以为了在工作表现出色,而大量购书、阅读。争分夺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阅读,没利用好一点空隙时间就觉得是浪费,情绪就沮丧、易怒。

 通过不断学习,这几年觉得自己长进不少,但还是很自卑,害怕做错事情,说错话,不敢当众发言,一发言就紧张,甚至声音打颤。

  (三)目前身心功能状态:

  精神状态:烦恼、情绪紧张,痛苦,易激惹。

  生理状态:头部不适感、失眠。

  社会功能状态:学习效率下降,社会交往少。

  (四)心理测验结果

  SAS:标准分为56分,轻度焦虑。

  SDS:标准分为49分。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3个月来,一碰到要当众发言,就紧张、发抖,头痛并伴有失眠。

  个人陈述:从小父亲就严厉教育我,要求我每件事都做得完美。这么多年自己也一直很努力,为证明给父亲看,在业务上也不断精益求精。三个月前,因为当众发言声音打颤,觉得发言不好,很没有面子,其他人肯定会记得这件事,看不起我。一想到这个问题就紧张、焦虑,看书学习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下降,并伴有失眠。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相貌中等,衣着整洁,无幻觉和妄想,主动求助,自知力正常,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逻辑思维正常,情绪低落,眉头紧皱,显出焦虑的神情。

  妻子反映:他最近常唉声叹气,性子急躁,一不如意就发火,显得很焦虑。

  四、评估与诊断

  1.综合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如下:

  (1)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的,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紧张、焦虑、苦恼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具体事例上,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看,病程3个月以内。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

  紧张、焦虑、苦恼,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失眠。

  3.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而该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的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心理冲突未变形、没有泛化,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抑郁症的典型特征包括: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失眠早醒,昼重夜轻,严重者伴有自杀倾向。本案例中,求助者虽有失眠的症状,但主要是由焦虑引起的。因此,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男,35岁。

  (2)社会因素:工作不如意,自觉压力大,父母要求严格,社会支持系统一般。

  (3)心理因素:求助者自尊心强,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对自己苛刻,神经紧绷,负性情绪积累。不合理认知:认为一次发言不好,别人就会瞧不起自己,感觉自己很糟糕。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多层次统一的内容逐一商定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紧张,苦恼状态和心理困扰;增强其对自己的信心,学会一些放松技巧,平静情绪,改善焦虑、紧张症状。

  最终目标:改变不良认知,完善求助者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咨询方案:

  1.咨询原理和方法

  方法1:放松疗法

  原理: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求助者的生理反应,其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全身的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放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具体步骤:

  1)咨询师介绍原理。

  2)咨询师进行示范和指导。

  3)强化求助者练习。

  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方法2:合理情绪疗法。

  原理:ABCDE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是反驳(找证据),E是激发。

  具体步骤: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三种领悟)。

  3)修通阶段(具体技术包括: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

  2.让求助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

  责任(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

  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

  3.咨询时间:每周两次,共6次,每次60分钟左右。

  4.咨询收费:每次收费10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的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次)

  目的:

  A.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求助者主要问题;

  D.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咨询方案。

  方法:摄入性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介绍心理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

  C.根据求助者的情况做相应的心理测试

  D.反馈测试信息,初步确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E.咨询方案的商定,布置家庭作业

  效果:求助者配合较好,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2)第二阶段:咨询阶段(第3—5次)

  目的与过程:

  A.进一步加强咨询关系;

  B.第3次咨询,指导、训练让求助者学会并掌握放松技巧。

  C.第4次咨询,明确求助者的ABC,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D.第5次咨询,应用具体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求助者情绪症状减轻或消除。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成功不是用钱等外在的来证明,而是要靠内在的。从而使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

  F.布置家庭作业(3次)。

 方法:会谈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法。

 效果:求助者接受了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由认知的不合理造成,从而改善情绪问题,激发自身潜能。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对话摘要:

 求助者:因为那次发言不好,我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事都做不好。

 咨询师:你每次发言都不好吗?

 求助者:也不是,也有发言不错。

 咨询师:你说自己在业务上非常用心钻研,你肯定有比别人更好的地方。

 求助者:是的,我看了很多教育书,在理论素养上超过很多老师,就是胆子比较小。

 咨询师:那么,你不是很糟糕的,也不是什么事都做不好的。

 求助者:是的。但是我为什么发言不能比别人精彩呢,我知道的比别人多。

 咨询师:这或许是你的性情或者缺乏发言锻炼造成的。我们也不能要求自己什么都超过别人。

 求助者:是的,人是各有长短的。

 咨询师:那么,你能因为自己发言不是很好,或者一次发言搞砸了,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吗,而觉得抬不起头吗?

 求助者:(沉默)我有点明白了,我认为自己很糟糕是我的主观推断。

 咨询师:是的,由于主观推断,你夸大了自己的问题,形成了消极暗示,给自己带来情绪困扰。

 求助者:(思考)我明白了,谢谢您!

 效果:求助者接受了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由认知的不合理造成,并尝试将咨询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减轻了紧张、焦虑的情绪。

  (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6次)

  目的:

  A.巩固咨询的效果

  B.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并与他讨论;

  B.结束咨询,鼓励他坚持学以致用,运用学到的放松技巧来缓解焦虑。

推荐访问:心理咨询 分析报告 当众 一例 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