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张娜:让旧衣“重生”

舒小远

时尚往往意味着常买常新,但却鲜有人关注被替换下来的旧衣将何去何从。作为一名原创服装设计师,张娜对此深感惋惜。为了拯救那些被丢弃的旧衣,她开了一家“再造衣银行”,并通过一系列设计实现了旧衣的“重生”。

大排档里的米其林主厨

张娜是一名80后服装设计师,曾入选过亚洲版《福布斯》设计师Top3的榜单,在业内颇具知名度。2008年,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其作品颇受时尚圈的追捧。但在不断推出新设计的同时,崇尚环保的张娜却深感不安,她知道,自己设计的衣服前一日还是流行款,第二日说不定就变成了垃圾被丢弃,伴随而来的往往是巨大的浪费,为此张娜一直在关注旧衣的处理问题。

2010年,听说北京皮村有个大型的旧衣回收处,张娜特意去皮村考察。在皮村,她惊讶地了解到大家平时捐赠的衣服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被送去贫困山区,其他的则被工友之家的女工们拆分之后剪成条,制成了拖把。

“真可惜,好些二手衣其实不旧,或者说根本就是新的,布料和款式也都不错,就这样统一被处理掉,太浪费了。”张娜忍不住感慨。“可是送去贫困山区也会有问题,二手物品嘛,肯定有新有旧,有人就会想了,为什么你分到的是新的、漂亮的,而我的是旧的、丑的,尤其对孩子来说,这是巨大的伤害。”一位志愿者告诉张娜。

在皮村的见闻和志愿者的话让张娜陷入了沉思,她开始思考,能不能为二手衣物的处理提供一种全新的选择,将它们升级处理,将其制成舒适度和设计感兼备的新衣?

于是张娜开始了全新的尝试,她将几件很旧的男士衬衫做了彻底的清洁处理,然后将其拼接成一件长款礼服。就这样,旧布料变成了大大的裙面,配上独特的做旧效果,穿在模特身上竟也别有一番风味。她又将一件手织毛裤拆开,制成了一件复古连衣裙,并带着这件裙子走上了奥地利时装周,赢得了满堂喝彩。初步的尝试给了张娜一些底气,她着手对旧衣进行了更多的改造,做出了更多美美的新衣。

2011年,张娜忽然接到了贾静雯助理打来的一个电话,对方告诉她,贾静雯想请她帮忙用旧衣改造一件新衣。拿到贾静雯的二手衣后,张娜进一步对衣服的主人进行了了解,才得知那时候的贾静雯刚刚离婚,正在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打官司,与此同时,她还在筹备新专辑,大力参与公益活动。于是张娜为其设计了一件花朵主题的衣服,以鲜活的色彩和动感的搭配表达了自己对贾静雯的祝福。后来,贾静雯穿着這件衣服拍摄了自己的MV,还参加了《康熙来了》。

除了贾静雯,张娜用二手衣改造的新衣还先后征服了李宇春、倪妮、周迅、王珞丹等多位明星,许多成衣还被作为藏品售出。但也有人质疑:改造的衣服虽然好看,但没办法实现批量生产。于是张娜干脆开了一家“再造衣银行”,推出了一系列“公版设计”方案。按照方案,用全世界任意3件衬衫可拼出一件连衣裙,任意两条牛仔裤可制作一件牛仔夹克,既实现了批量生产,又保证了每件衣服的独特性。

尊重每件衣服背后的故事

“再造衣银行”开业后不久,张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对方是她的母亲。母亲带来了一件条纹亚麻上衣,问她:“娜娜,这件衣服跟了我30多年,现在妈妈老了,穿起来有点紧,你能不能也帮我改件新衣?”

张娜轻轻铺展那件衣服,往事忽然间扑面而来: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张娜的爸爸妈妈热衷于旅行,买不到国外旅行家背的那种大型登山包,就用沙发革自己做了一个,还给背包设计了一个机关:在顶部固定上一把伞,这样就算下雨也不影响拍照了。当时张妈妈在购销部买了那件亚麻衫,然后穿上它和丈夫四处游玩。那件衣服陪伴着两夫妻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承载了许许多多的回忆。现在张妈妈老了,却依旧舍不下这件装满故事的旧衣。张娜感受到了母亲的眷恋,便帮她将衣服改成了开襟的短袖衫,张妈妈穿上它买菜遛狗,样子一点都不过时。

不久后,张娜去参加一个时尚盛典,遇见了一位电视人彤姐。对方听说她在做旧衣改造项目,忽然眼前一亮。彤姐告诉张娜,自己的父母年轻时生活坎坷。后来生活变好了,但妈妈却患上了癌症,她乐观地同癌症斗争,但斗完了一个癌又患上了另一个。“就在不久前,我的妈妈去世了,你能让她永远和我在一起吗?”彤姐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那天张娜带走了彤姐妈妈的7件衣服,用它们为彤姐设计了一件大衣。她用两件呢子外套制成了衣身,用围巾做了大衣的镶边,把一件马甲变成了大衣的内里,还为大衣设计了双层袖子,将一件碎花衬衫做成了袖里。至于老外套原来的标签,她也没有舍得丢弃,而是将它们细细缝在了大衣里侧。这件大衣很符合彤姐的干练气质,又能衬托出腰身,很适合日常穿着。后来彤姐发信息告诉张娜:“穿着这件衣服,一抬手就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每次我将手插进衣兜里,都觉得很温暖,很有力量。谢谢你。”

改造的衣服越多,张娜越觉得每件旧衣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们记录着时光,写满了故事,必须尊重它们,才能改造出最惊艳的作品。她曾收到过日本一家二手衣机构捐赠的和服,也曾得到过亲戚家老奶奶馈赠的民国旧衣。这些古董衣经由老裁缝操刀缝制,虽然款式已经过时,但衣料的品质、纹样却是千金难买的。于是张娜尽可能保留了衣服原有的设计,只通过简单的裁剪拼接便让它们重新焕发了生机。

内心的光芒会改变世界

张娜还曾为一家三口做过亲子装。那是紧密链接,共同成长的一家人。夫妇俩大学一毕业就领了结婚证,然后生下了儿子,先是先生带着宝宝去香港陪太太读书,后来太太又带着孩子去英国陪读。不过生活多么辛苦,一家人从未分离。于是张娜便将先生的西装、太太的连衣裙和孩子的球服都拆开重组,制成了拼布,然后制作了3件斗篷。3件斗篷的袖子连在一起就是一条可爱的管道,寓意着一家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到斗篷的一家人大为惊喜,经常穿着出街,据说每次都特别拉风。

去皮村考察的时候,张娜了解到拆分旧衣制作拖把的女工收入极低,每月只有700到1000元的收入。“她们大多是下岗女工和外来务工女性,还要养家养孩子,这点钱怎么够用呢?”因此张娜想到了用拼布工艺来改善她们的生活,她对工友之家的大姐们进行了培训,教她们如何清洗、消毒和分拆,然后一点点把旧衣服拼成新面料。这样一来,大姐们每月的收入增加到了两三千块,张娜还拿出了一部分钱在皮村设立教育和培训基金。“看到大姐们增收了,我也特别开心,有时候我觉得做公益不一定是单方面给出什么,而是说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除了制作拼布,张娜还采用了“再生面料”技术来处理旧衣物。该技术是将旧衣按材质区分、重新回炉,清洗消毒后把纤维抽取出来,然后制成新的布料。“这样制成的布料清洁舒适,成本也比较低,我们会拿着这些布料去给灾区或者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做一些漂亮的新衣服,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穿上新衣的快乐。这比直接捐出旧衣服更有意义。”

当初开始旧衣改造事业的时候,张娜身边的朋友都劝过她:娜娜,这就是个坑,烧钱但不一定出成效,毕竟二手衣就是二手衣,再怎么改造也成不了时尚坐标。但几年过去了,在张娜的努力下,一向被歧视的二手衣忽然改头换面成为了最潮流的选择。2016年,张娜以“重生”为主题为再造衣办了一场大秀,轰动了整个时尚圈。2017年8月,张娜还做客《天天向上》,把主持人的旧衣现场改制成了一件件潮范十足的外套,并带领模特们现场走了一段再造衣秀,引得观众们连声喝彩。

张娜发自内心地尊重一切真诚的表达和走心的艺术,贾樟柯的电影《三峡好人》上映时,听说排片率不高,她特地赶了个大早去观看。电影《冈仁波齐》上映时,她更是包了场支持这部诚意之作。她原本以为这些小众影片看的人一定不多,但跟身边的朋友聊起时,却发现几乎每个人都去影院看过。这让张娜颇为感慨,她说:“只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去践行内心的光芒,追随内心的向往,这个世界就会为之改变,就像‘再造衣银行一样。” 编辑/张立平[email protected]

不拍今生,只拍前世:85后文青帮人“穿越民国”年赚百万

李传云

前一阵子,影星刘烨和安娜一家的复古全家福照片刷爆朋友圈。大喇叭留声机、画着美女头像的饼干桶、手摇电话机、生锈铁皮玩具车……这些古色古香的道具,令人大开眼界。尤其摄影师拍照用的百年古董相机,在网络上引起热评。两个85后中央美院学生开的“白夜照相馆”,也因此声名鹊起。随后,众多明星演接踵而至。如今,它已经是北京最具民国文艺范儿的一家“老式照相馆”,拍摄预约排到半年后。他们是如何成功的?

“照片魔”与“相机控”,一拍即合

今年30岁的王旭是辽宁大连人,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学的是数码媒体视频专业,拍艺术视频、广告或者是电影,跟视频动态有关的都拍。

在上大学的时候,王旭曾给一位影像艺术家做助手,学会了大画幅相机的使用方法。有趣的是,期间他痴迷于老相机和镜头的收藏,挣了钱就去淘货,没事就拿这些设备给朋友拍一些肖像照。

作为一名“技术控”, 大学毕业之际,王旭还痴迷老照相馆的手工上色技艺。最后他费尽周折四处寻访,终于在大连交通大学身后的巷子里,找到了一家小小的庄式照相馆。相馆很小,只提供黑白胶片拍摄和传统手工上色业务。相馆主人庄乾滨老先生,是中国人工照片修补和着色的大师傅,以前收过一大堆徒弟。

庄乾滨还擅长修复看不清原样的照片,但在数码时代,这门手艺就快失传了。老先生几乎是最后坚守这一传统技艺的人。他希望白夜照相馆可以把这些传统的手艺传承下去,于是对王旭倾囊相授。

2012年,王旭本来可以做个影视摄影师,不料在偶然一次聚会中认识了大他两岁的美院校友杨威,人生轨迹从此改变。原来,从大学时代起杨威就痴迷于复古摄影,曾跑到全国各地旧货市场收集各个年代的老照片,至今,已经收藏了几万张涵盖了从晚清到民国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各种老相片。他喜欢品读这些过往被定格的时光。

一次,对方给王旭讲起了小时候在照相馆拍照的经历。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每年过生日,妈妈都会带杨威去照相馆拍一张照片,给他留下了非常温暖的童年记忆。令杨威遗憾的是,如今尽管用手机可随时拍照,但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

听了这话,王旭也颇有同感,“我们何不重建一家老式照相馆?”两人站在一起,就是一对最佳拍档的模样:一个活泼健谈,一个严谨认真,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审美。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后,2013年中秋节这天,充满浓郁复古风的白夜照相馆诞生了。

在东五环之外一个偏僻的城中村里,有一大片废弃的厂房,这里已经被改建成为“黑桥艺术村”, 王旭和杨威的白夜照相馆就藏在艺术村一座厂房里。推开锈迹斑驳的铁门,它看起来既杂乱又空旷。200多平米的空间,被隔成布景区、办公室、化妆间。场地里摆放着各种古旧宝贝——两架具有百年历史的大画幅相机、木质舞台上的大喇叭老式留声机、画着美女头像的饼干桶、民國式样圆眼镜、手摇电话机、藤条和红木的老式家具、生锈铁皮玩具车、大块头收音机……一入白夜照相馆,瞬间跌落咿咿呀呀、悠悠闲闲的老时光。

很多人从网上看到这些后,似乎都在惊讶:如今数码技术已经颠覆得所剩无几的照相馆里,居然还有这么一朵 “奇葩”!好奇之余,也有一些人萌生了前去“探密”的想法。

用古董相机,拍出“民国韵味”

“白夜”主打“民国风”。团队里的每个人,包括化妆师、造型师、布景师,都因对复古影像的热诚而走到一起。王旭至今记得,开业后的第一个客户,是一对年轻夫妻带着两个孩子,要拍摄的是一组家庭照。身材高挑的妻子挑了一件民国风格的西式白色蕾丝长裙,化了淡妆,气质典雅,丈夫选了一套庄重的格子三件套西装,小孩也穿着规矩的小西装。照相馆提供的服装和饰品,一部分是真正的民国时代的旧衣服,被称为“古董衣”。另外一些衣服是他们按照民国老照片中的式样请老裁缝师傅订做的,以满足不同体型的客人的需求。

在拍摄中,王旭坚持使用以前老照相馆用的大画幅相机,有的甚至是19世纪中后期生产的英国货,以及1907年的法国产品。这种古董货直到现在还有艺术家在使用,国外的一些摄影大师也偏爱这种大画幅相机,因为它拍出的照片画质更为细腻,可以放大到2~3米,而数码相机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将一张民国年代或新中国成立初期老照片中的元素,在几十年后的现实中还原并非易事。从年代感的布景、复古妆容、着装、道具,到人物的姿态、表情、动作,每个细节的还原都是他们在意的地方。

在白夜照相馆的众多顾客中,曾有一位“很有故事”的北京阿姨。她80多岁的妈妈在20世纪60年代曾担任北京遂安伯小学班主任,直到今天,学生们还经常来探望这位老师。她希望“白夜”能帮她妈妈和学生们制作设计一本相册。

杨威和王旭被这份长达50多年的师生情所感动,决定帮她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在跟阿姨的沟通过程中,发现阿姨家的相册中有一张1961年这个班全体学生和她妈妈在北海公园拍摄的合影,于是提议再在同样的日期和地点召集大家来拍摄一张今天的合影。

2015年8月1日,在那张老照片拍摄54年后,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相聚北海公园,戴上红领巾、手举少先队旗,模仿当初的老照片合影。拿到照片的同学和老师非常感动于这张昨日重现的影像。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白塔仍是那座白塔,当年淘气少年却已年过花甲。相隔54年,青春焕发的教师也已到耄耋之年,青春和年少早已不再,但那份师生情依旧真挚如初。

和其他摄影工作室不同,“白夜”的店主不会强制要求你摆出一些令你为难的动作。他们会不断调试光线,更改环境,找出适合你的复古风。“白夜”同样也拒绝过度PS修饰。他们追求真实、简单、纯美。快门只有一下,照片只有一张。正如你的情感与记忆,过的来,回不去。

刘烨晒“全家福”,“白夜”走红

因为主打复古风,照片的拍摄都是用本身就是古董艺术品级别的老式相机,冲洗过程非常繁杂。王旭陶醉于老式相机的摄影和洗印工艺,“银盐、蓝晒、铂金三大老照片制作工艺的应用,使得出品图像之细腻、色调之柔和,能够与民国老照片保持一致。但这也意味着,完成一张高质量的照片往往需要长达一个月的漫长等待”。他认为,唯有时间打磨出的耐心,才可以成就一张照片的“影像品质”。因讲究慢工出细活,收费自然不菲,每张照片1000元至3000元不等,有的甚至更高。最初,两位掌柜对“白夜”的顾客定位就是高端小众群体。

王旭很爱看明星刘烨演的影视剧,早就是他的粉丝,没想到这位偶像会专程来到这里拍照,以至于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刘烨自称“火华社社长”,自从他娶了法国太太安娜之后,就开始了在微博上各种卖萌。但在白夜照相馆,刘烨像一位民国先生,体态优雅地坐在镜头前。在他身边,是太太安娜和儿子诺一,以及女儿霓娜。一家四口穿着民国衣服,道具是民国时期留影常用的陈设,背后是复古的布景,还原了1930年奉天大亚写真馆(照相馆)的布景。

安娜本身就是一位摄影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大的热情。这次拍全家福的念头,就是她想出来的。尤其得知在北京还有这样一家专业拍摄复古照片的地方,安娜自然不会错过。这组照片使用8x10英寸大画幅胶片相机加老镜头拍摄,2014年12月的一个晚上,刘烨把照片发上微博之后,还没等王旭和杨威做好准备,白夜照相馆就在全中國走红了。

紧接着,名作家马伯庸、《战争史研究》主编阎京生、导演雎安奇等,纷纷慕名而至,体验了一把 “穿越去民国”的温情与快乐。王旭说,“或许他们想追求的,是那个时代属于自己的记忆吧!”

仅2017年,这里就出现过葛优、周涛、杨幂、何炅、李思思等人的身影。还有京城的不少老外,也常常慕名而来,其中还有一些外国驻华使馆人员和家属等。

“白夜”只是两名85后掌柜整个项目的商业门面,他们的收藏品和实践影像已经得到各类摄影节、摄影展览的青睐,杨威关于照相馆历史和理论的研究也将于2018年结集出版。

这几年,“白夜”谢绝了上亿元风投资金的合作请求。“做安静的手艺人,为人们拍出可以传代的照片”,是王旭和杨威的愿望。他们坚信唯有传统的洗印技艺,才可以使一张照片保存百年不变。不拍今生,只拍前世。与其说这是白夜照相馆,倒不如说是一种浪漫情怀。编辑/马冲冲[email protected]

推荐访问:重生 设计师 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