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历程教学设计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ourse of seeking truth in the sixth lesson of political life and philosophy review in 2020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编订:JinTai College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预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二、重点难点(加★)

 三、自主学习

 四、知识体系建构

 1.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客观的

 3.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4.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存在的。

 5.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前人的经验和书本知识。

 6.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真理是主观的。

 8.科学理论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范畴。

 9.真理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0.认识的反复性说明认识是对事物的简单重复。

 练习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XX全国卷

 1、江西卷、湖北卷)28、19XX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 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XX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5.(XX年高考?江苏卷

 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中国总理在xxx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巨大发展的肯

 其中包含的深刻这里是 ( )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囿于静止的观点而无视其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7.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象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 ( )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1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2.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3.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

 ①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4.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诗句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二、简析题

 16.(XX?江苏,37)XX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17.(XX届湖南省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xx大以来,以xx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1)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8分)

 (2) 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分)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推荐访问:高考 政治生活 求索 教学设计 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