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的网评三篇

【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以社会期盼为“图卷”,延展“十四五”蓝图的“温度”。民生期盼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励和鞭策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回应社会的期盼,让群众舒心、安心、放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因此认真研究社会的期盼与群众的诉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根据公共财政和公共服务能力,找出契合实际又公平合理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路径,才能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社会期盼为“图卷”,延展“十四五”蓝图的“温度”,才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群众智慧为“笔墨”,勾勒“十四五”蓝图的“亮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法宝。回顾我们党99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抗战时期的“地道战”“地雷战”,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包干”,都是在总结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中走向成功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解决矛盾和问题,都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问计民需,方能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以群众智慧为“笔墨”,勾勒出“十四五”蓝图的“亮度”,从而最大限度集聚群众智慧。

以专家意见为“点睛”,晕染“十四五”蓝图的“深度”。各行各业都有能人,正所谓“术业有专攻”,犹记得在疫情紧急时刻,众多医疗专家、公共卫生专家通力合作,为我们击退疫情发挥的引领作用;
犹记得洪灾来袭,众多水利专家、工程专家携手合作,为我们筑起了科学堤坝……每一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的权威和专家,在制定和实施重大决策前,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专家学者的意见,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要让专家学者继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发挥专业特长,提出更多有深度、有见地,针对性强、务实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并以专家意见为“点睛”,晕染“十四五”蓝图的“深度”,才能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以基层经验为“技法”,浸润“十四五”蓝图的“角度”。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正是优秀基层经验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过我们,“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整体效果,关系着党和国家政策目标的实现,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因此党员干部要老老实实到基层一线去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把接地气、可复制的好做法推广出去,让优良的基层经验得到深刻总结,从而让其能被看得见、学得到。因此我们要以基层经验为“技法”,将优秀的基层经验浸润到“十四五”蓝图的各个“角度”,从而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篇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自8月16日起开展网上意见征求。本次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分别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近平台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言专栏,广大网民只要进入相关页面就能建言献策。网上意见征求活动为期两周,有关意见建议将汇总整理后提供给中央决策参考。随着网上意见征求的开展,一条条网络渠道,正在将广大网民的智慧汇聚起来,这些“智汇”将如同鲜艳的颜料,为“十四五”蓝图不断渲染出靓丽的色彩。

网聚最多“民心图”,搭建“十四五”蓝图“同心桥”。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据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中国网民数量之大,规模之巨,已不容忽视。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不仅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指明了前进方向,还将为规划编制凝聚起广泛共识,推动形成指引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案。通过网络作为沟通的桥梁,让数量众多的网民参与到“十四五”蓝图中来,必然搭建起一道道同心桥,汇聚民心,共同擘画“十四五”。

网聚最亮“金点子”,打造“十四五”蓝图“高光点”。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想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就需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智汇”效果好。通过网络汇聚广大网民的“云智慧”,必然能让更多的“金点子”出现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而这些“金点子”也将能成为“十四五”蓝图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光点”,为我们国家长远的发展贡献力量。

网聚最大“同心圆”,扩大“十四五”蓝图“认同圈”。想要坚持以人民至上来编制“十四五”规划,这就既需要开门问策广泛集纳群众意见,立足“十四五”的时代背景和重大问题,进一步精准规划的定位和作用,完善细化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又要集思广益将人民群众智慧转化为强大动力,让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同时成为凝聚各方共识、汇聚人民智慧的过程。要做到这些,我们唯有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研,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想什么,规划编制就干什么”,而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广阔的大平台无疑能帮助我们将这些工作做到更深入、更广泛、更细致。通过互联网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必然将广开言路的“入口”进一步扩大,更能让群众的心声和智慧最大程度地汇聚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从而进一步扩大“十四五”蓝图“认同圈”。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想要高质量编制完成“十四五”规划,就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心心相印,通过运用互联网平台广开言路,不仅能充分听取广大网民的意见建议,更能进一步凝聚共识、汇集众智、体现民意,更好地汇聚起十几亿网民的“云智慧”,从而共同擘画好“十四五”的壮美蓝图。

【篇三】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立秋之后,暑热渐消,人们已然感受到早晚气候微凉的阵阵秋意。四季的更迭以其鲜明的温度变化形式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之处,随着温度变化而适时增减衣物。而对于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划编制工作来说,也应让群众感受到其中的“温度”,处处彰显“规划为民”的应有之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并指出要“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从而让规划编制既能有效发挥其统揽全局的作用,又能凸显惠及民生的根本要义,让人们感受到为民“代言”的规划“温度”。

兼具“登高望远”与“民生立意”,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持久。常言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需要有登高望远、着眼全局、统揽各方的定位与思路,树立全球视野、全局眼光,有“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意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发展的趋势而及时调整“步调”,进而编制出高质量、高水平、具有前瞻性的规划。然而,如果一味着眼于“高大上”的定位和视角,则会脱离基层群众的站位考虑,脱离民生感受度,显得不接“地气”。因此,在规划编制的通盘考量中,不仅要有高屋建瓴的站位,在登高望远中把握发展的大局大势,也要有民生立意的定位,多体察民情民意,更贴近百姓冷暖,由此才能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持久。

兼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暖心。人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来形容文艺作品复杂高雅与通俗易懂之间的明显差异。不少人对于“十四五”规划编制持“可望而不可及”的态度,觉得规划离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很远,因而感到很陌生。但其实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民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休戚相关。因此,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不仅要发挥其“阳春白雪”的定位,将规划的细致性、专业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要有一些“下里巴人”的考虑,切实融入到“规划为民”的定位中去,多一些群众理得清的思路、看得懂的语言,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暖心。

兼具“静下心写”与“走出去听”,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灵动。正如气候温度会随着四季的更迭而产生变化,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规划编制工作也要具有“灵动性”,使其成为社会发展走向、民生冷暖变化的“温度计”和“度量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以期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要体现规划编制的民生导向,就不能一味地“关起门”来谋篇布局,而是要多“敞开门”,积极“走出去”,不仅要有静下心来细致谋划,于字斟句酌中认真谱写国家发展“鸿篇巨制”的意识,更要懂得采取民意访谈、问卷征询、小巷“微语录”等多种形式来听取民众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汇民意、聚民声、集民智,在民情走向的“动态更新”中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灵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鉴于此,还须让规划的民生“温度”更持久、更暖心、更灵动,于规划的统揽全局中、细枝末节处都积极贯彻“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诠释“规划为民”的深刻内涵,从而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富裕谱写新时代新篇章。

推荐访问:总书记 指示 规划编制 三篇 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