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因素及对策

浅谈影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因素及对策

[摘要]小班新入园幼儿的不适应现象有哪些,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适应期,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做。每个孩子在入园前对幼儿园充满着向往:幼儿园里的玩具、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但当他们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或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幼儿由于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强烈的依恋感会是他们产生恐慌和不安全感,因而导致他们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

[关键词]小班幼儿;
适应期

小班新入园幼儿入园后,会出现一段适应期,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度过这段适应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必须找出问题的所在,通过观察知道小班幼儿的各种不适应现象有哪些,然后分析出影响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不利影响因素有哪些。

一、小班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有哪些。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小班幼儿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整天哭;
一阵一阵地哭;
偶尔哭;
早晚接送时哭;
恐惧、紧张、缄默;
恋物;
喂食困难、拒食;
食欲下降;
入睡困难;
惊醒、说梦话;
遗尿等方面。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正是其从已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集体环境的临界转换时期。人际环境,物质环境,活动环境是影响幼儿入园适应的重要因素。

<一>人际环境的差异

幼儿入园后,其人际交往也从主要与小范围内亲人交往转向与老师、同伴交往,交往方式也往往从独生子女特殊的“小太阳中心”转向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维系的师生关系和必须以平等相处为前提建立的同伴关系。

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3、4岁儿童伴随着运动机能的发展,与成人间的交往正处于第一反抗期,常常任性、逞强,如果此时成人对其内在需要了解不够,不及时予以满足,甚至加以种种限制的话,极易造成儿童与成人的对立;
在同伴交往方面,他们借助游戏为手段,交往越来越多,但此时儿童又往往对游戏的方法、规则还不十分了解,并且不会巧妙地表达自己的主张,因而他们之间又经常会发生冲突。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遇到的人际环境变更,使此阶段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特点显得尤为突出,正如马森与艾森伯格共著的《同情心理的发展》一书所述: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以某种程度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对他人情感的共鸣反映的发展为前提,当前一些家庭不恰当的养育方式,或过分娇宠或放任不管,造成幼儿依赖性强或情感冷漠,在独自面对新人际环境时不知所措或采用对立,回避的行为态度。

<二>物质环境的差异

家园物质环境的差异一方面使新入园幼儿感到新奇、激动、兴奋,因为“幼儿园漂亮”、“好玩”、“玩具多”等,即使部分适应困难幼儿在最初也对上幼儿园兴奋不已。但新奇感消失后,他们就逐步对这差异产生抵触情绪。

因为相对来说,幼儿园空间、物品方位布置、使用方法是新入园幼儿所陌生的,并且由于集体生活需要,幼儿在使用物品时也不能随心所欲独用,必须与更多的同伴共享,这在客观上对新入园幼儿的社会性提出了挑战。

<三>活动环境的差异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范围一下扩大,活动内容从单一性转向丰富多采,活动方式也从以随意、自由为主转向需遵循一定规则要求,这对新入园幼儿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其一,语言听讲方面的要求

幼儿必须会听懂教师或同伴的语言,调整自己的行为态度,或者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以使自己和集体保持协调一致。这些对处于语言发展初步时期的三岁龄儿童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往往辞不达意,或不理解老师、同伴的话而在活动中产生障碍,不能顺利活动。

其二,初步的基本自理能力要求

初步的基本自理能力要求不仅仅是要求新入园的幼儿学着自己完成吃、睡、洗等最初步的自我料理,更重要的是让其在家里备受呵护、照顾的方式转向“自己的事情学着自己做”,这无疑给幼儿心灵上以震撼,迫使他独立性进程跨出一大步。这对有些幼儿来说,一下也难以习惯和接受。

其三,遵守初步的规则规范的要求

幼儿园正规的作息制度,有规律的活动内容交替,以及各类集体活动,小组活动的形式,无不要求幼儿从以前的自由散漫转向遵守初步的规则规范,学习在集体中与人平等相处、定时作息,和老师同伴一起参加相应的活动,以使自己为新的集体生活所接纳,这对于社会化进程处于初步阶段、自控能力尚未发展的三岁龄儿童来说是很难的。

<四>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认识和引导方式不同

心理学研究提示我们,三岁龄儿童无论在家和幼儿园,由于其生活与成人密切联系,因而成人的观念、言行、价值取向等都会给幼儿带来重大影响。因此,研究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认识和引导方式也不无必要。

其一,家长、教师对入园适应障碍的认识

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幼儿入园适应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力争群策群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关。但在对具体入园适应障碍分析上,二者有一定的出入:教师认为,让新入园幼儿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初步的自我料理是克服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首选方式。

而家长们认为集体生活中要求儿童遵守基本规则对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占首位,他们以切身体会感受到规则要求对孩子形成的压力,孩子入园抵触强烈是因为“幼儿园不自由”、“规定一定要和小朋友一起午睡”等,而对学习初步的自我料理有助于形成幼儿入园适应的说法不以为然,也许他们更习惯于自己一贯的教养方式,并不认为它会对适应集体生活造成影响。

其二,在入园适应引导方面

幼儿园在孩子未正式入园之前就着手入园适应的准备工作: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哥哥姐姐带我一起玩”活动等,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缓适应坡度;
在幼儿入园初期就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趣的物质环境,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等)来吸引幼儿,转移或减缓焦虑情绪,让幼儿喜欢新环境。

大部分家长在幼儿未入园以前,就激发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入园初就鼓励或强制幼儿坚持来园,并自始至终关心幼儿入园适应情况。

相对而言,幼儿园进行入园适应引导的策划和实施,是积极主动的,对激发新入园幼儿在最初萌发“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是有正面影响作用的;
从其受益对象范围来看,往往是群体性的,而非针对每一个体幼儿。相对对个体差异的引导措施比较,体现在对个体情况了解有限,应对措施往往零星、随机、被动。

从家园配合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并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自己孩子适应引导工作,虽然最终影响正负皆有,但在个体引导方面却弥补或超过了幼儿园进行的入园适应引导工作。

当然,入园适应引导对策的实施是个全面性、综合性工程,既要研究小班新入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身心发展需要及个体差异,考虑家园环境变化对其身心的影响,又要协调家园各方力量、通过协作,才能真正保证小班新入园幼儿顺利度过适应过程。

三、为了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着手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措施帮助幼儿改正这些不适应状况,以便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

<一>帮助幼儿建立新人际关系

入园适应顺利的幼儿表现出接受老师和新伙伴的亲近,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和简单交谈;
入园适应困难幼儿抵触、回避或不会和教师同伴亲近而常常独处。教师应该多让入园适应的孩子与不适应的孩子多交流,以此帮助不适应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通过有效手段让幼儿了解和遵守集体生活初步规则

入园适应顺利幼儿能在较短时间里习惯并遵守集体生活初步的规则规范,乐意参加各类活动;
入园适应困难幼儿在较长时间内不习惯或不遵守集体生活基本规则,往往游离于活动之外。

<三>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情绪情感

入园顺利幼儿情绪情感上常常平静、轻松、愉快、入园适应困难幼儿情绪情感上常常紧张、不安、过分沮丧或焦虑及不明原因的情绪波动与哭闹、

<四>教幼儿学会基本的自我料理

入园顺利幼儿学着自己独立完成进餐、盥洗、入厕、睡眠、穿脱衣服等最基本的个人自我料理;
入园适应困难幼儿不会或不愿学着自己独立完成基本的自我料理。

<五>消除幼儿入园抵触等不良的情绪。

入园顺利幼儿喜欢来幼儿园,不无故缺席;
入园适应困难幼儿入园抵触情绪强烈,与家人分离时大哭大闹,常常借故不来幼儿园。

四、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适应期

(一)幼儿教师的策略

(1)熟悉了解孩子

暑假对每个孩子家访,向家长发放问卷表,了解孩子的个性爱好,同时多和孩子接触,叫孩子的小名,牵牵他们的手,通过身体接触使孩子产生对老师的好感,还可以送一件小礼物以缩短距离。在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可以通过走进幼儿家庭,走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

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入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2)延时分离

以往在幼儿早晨入园时,为了防止孩子哭闹不休,常常会催促家长马上离开,或者是趁孩子不注意时悄悄离去,但这种“强迫分离法”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幼儿的分离焦虑,从而给自己的工作也平添了不少的麻烦。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在家长与幼儿间运用“延时分离法”。

入园后允许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游戏,相处一段时间后,再自然地互相道别,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排解和疏导幼儿不愉快的情绪,减轻幼儿对入园的恐惧,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

(3)预入园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与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孩子和家长发出热情地邀请,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预入园那几天,可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

如:和妈妈一起做小草裙;
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
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使幼儿感性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理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次效应”。

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活动,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理安全基地”。

(4)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因为好玩是幼儿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能吸引幼儿、留住幼儿,尤其要以幼儿园同龄幼儿集中的优势,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

例如,为了满足幼儿喜欢户外活动的需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去玩大型玩具(娃娃城、滑梯、迷宫等),组织幼儿玩沙土等;
我们还可以开设活动区,在活动时老师参与活动,并且到各个活动区内照顾组织好孩子。

这样孩子们会完全放松地去活动,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带他们唱他们喜爱的歌曲,做他们喜欢做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充当角色,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有无限的乐趣。当幼儿在活动中有一丁点儿进步时,教师要及时以肯定和表扬,让幼儿愉快度过每一天。

(5)创设丰富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陈鹤琴先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这一演讲中就提出,教师要解决幼稚生的入园适应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要“设置丰富的教育环境,以便转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从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当中消失对环境的陌生感。”创设一个丰富的环境,重要的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乃至不同性别来创设。

我们可以投放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联的、让幼儿感受到既熟悉又亲切的、情感有所寄托的一些玩具,如:娃娃家的锅、碗、瓢、盆、勺子、炉子、蔬菜、娃娃等玩具;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一些宠爱的电动汽车、玩具熊、布娃娃等玩具;
以及能让幼儿爬爬、跳跳的运动器材等等,这样的环境可以大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幼儿想家的情绪,消除幼儿的焦虑。

(二)家长的策略

1、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求幼儿在入园前一个月或两个月,按时起床,按时进餐,按时休息,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制,与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一致。特别是中午要午睡,有很多孩子在家没有午休的习惯,所以很多孩子入园后,最大最痛苦的就是中午睡觉。其他小朋友睡觉,他也不能讲话,只能躺床上,或者坐小凳子上等着小朋友睡醒。

我就碰到我很多这样的孩子,中午睡觉成为他们入园最恐惧的事情。

试想如果我们大人不愿意睡觉,不瞌睡,还必须睡,又不能说话,那是多痛苦的事情,更何况孩子,所以家庭要和幼儿园有一致的作息习惯,这样孩子适应起来就容易得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自己吃饭,不挑食,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自己洗手等。转贴

2、让幼儿熟悉那里的环境。

这个熟悉过程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幼儿园陪孩子玩玩。有可能的话,可以请已入园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向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

另外,还要带孩子认识自己班级的老师,这样可以让孩子与老师建立一种初步的师生感情。最后,可以让孩子认识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看一看活动室里的玩具、图书、桌椅等;
休息室里的小床;
盥洗室里挂毛巾、放水杯的标记等,这样可以激起孩子入园的欲望,使孩子入园前对幼儿园就有个美好的印象。

要注意:家长平常不能说“再淘气就把你送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你”对之类的话,让孩子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惧怕心理,以为幼儿园就是惩罚人的地方。对幼儿要进行正面的入园教育。让孩子对幼儿园有好的印象,幼儿教师有很多本领,可以教他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做实验等等。

3、注意观察幼儿入园最初几天的变化。

多和幼儿交流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最初入园的前几天是关键时期,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家里人在园多陪孩子一会儿,帮孩子慢慢适应陌生环境。

老师可趁此机会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别的地方去,家人悄悄离去,如没有时间,不管孩子哭得多凶,也不能一步三回头。因为当孩子看出你的犹豫不决时,只能使他哭得更厉害。

另外要让孩子明白,爸妈并不是不要他,把他送幼儿园只是因为爸妈要上班,他长大了要跟老师学习本领,所以必须上幼儿园,而不能让孩子有被丢弃的感觉。对焦虑程度较重的幼儿,在幼儿入园时,家长可以与孩子相处几天,并与孩子一起游戏,与教师交谈,让孩子感觉到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关系。

把自己孩子在家的乳名悄悄地告诉老师,当老师以只有家长才称呼自己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时孩子一定会非常惊讶,非常亲切,非常熟悉。也可让幼儿带一些他在家里特别喜欢的玩具和幼儿熟悉的物品,能带给安全感。

4、父母应该从小开始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家里,要让孩子了解和关心家庭成员,培养孩子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到亲戚朋友邻居家作客,培养与其他成人和幼儿交往的能力。

初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掌握简单常用的礼貌用语,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要求,何倾听别人谈话,何了解别人交往等。有事情时要会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要求,是孩子入园的基础。

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非常重要,多孩子上了幼儿园不敢说,敢告诉老师,仅有尿裤子的,至有拉屎在裤子上的。孩子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惧怕幼儿园,幼儿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是他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尊心,怕丢人,怕老师笑话。

5、父母应该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表扬、励孩子,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和很出色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孩子的表现。住其中好的行为习惯等,将老师的表扬传达给孩子,帮老师摆椅子了,不起;
子吃饭吃的好,答问题积极,子帮助别的小朋友了,子会唱儿歌了等等。要为孩子点滴的进步而高兴,让你的情绪感染对方。

表扬孩子他说:“行”“真棒”孩子从老师、长的赞赏中体验到“功”快乐。外放学后要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孩子出去玩玩,散步,一跑,要一回来就问“了什么呀?”“欺负你了?”以和孩子分享“园”来的快乐。

孩初入园,绪不稳定,一定也有高兴、心的时候呀,到家里,果父母每天抽时间和孩子闲聊,该多问孩子一些开心的事情,到好朋友了没有,心不开心?孩子表演一下刚学会的舞蹈,一首入园的儿歌,说他新交的朋友等,回忆,离每天的快乐时光,孩子重新感受“园”来的乐趣,愉快地向往新一天的快乐吧!

6、父母应该积极的和幼儿老师交流和合作

在幼儿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期,家长们有责任给孩子以信心、量、气,孩子尽快熟悉和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孩子顺利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本之根本”,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一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之,母和老师应该尽量的交流与合作来让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时还应该使用各种办法来使幼儿使用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二部分.老师的策略.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

[3]朱冰.让孩子快乐入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4页

[4]刘艳.早期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10—15页

推荐访问:小班 浅谈 对策 入园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