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秸秆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探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等高度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要求。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针对我省秸秆产量过剩的现状,明确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省市要给予大力支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孙珅同志多次要求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打赢秸秆禁烧这场硬仗,坚持因地制宜,认真谋划项目,强化技术支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商业模式,调动农民和企业积极性,实现转化升级和循环发展。因此,联系工作实际,就如何推进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初步调研和思考。

一、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秸秆产业具有明显优势

当前,随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秸秆数量也随之增多,加之省柴节煤技术的推广,烧煤和使用液化气的普及,使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的农村存有大量富余秸秆。我市现有耕地3500余万亩,既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又是秸秆生产大市,2017年秸秆产量约占全省的22.8%,总计约1824万吨,其中,玉米秸秆1491.8万吨、水稻秸秆199.3万吨、大豆秸秆132.8万吨。从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讷河市(317.3万吨)、龙江县(350.7万吨)、依安县(226.6万吨)、甘南县(203.4万吨)、拜泉县(143.4万吨)、富裕县(155.1万吨)、泰来县(117.5万吨)、克山县等(110.1万吨)。从秸秆转化为能源情况看,我市三大主作物秸秆总量,每年折合约7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约14个年产50万吨的中型煤矿。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约为54.8%,其余45.2%的秸秆产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我市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尚处于初级阶段,秸秆能源燃料化利用率不足18%,其中包括约268万吨的农民直燃利用量;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约占10%,约为68.3万吨;
秸秆肥料化利用率约占25%,其中包含约428万吨的秸秆还田量,大部分还田的秸秆并没有经过熟化或腐化。可以说,我市秸秆利用不足问题已成为涉及环境治理、农业生产、土壤保护、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实现我市秸秆产业化综合开发利用,或成型燃料制造和节能锅炉推广,或生物质热电联产,必将成为取之不竭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也必将对我市农业与粮食生产、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首先需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秸秆离田商业模式

我市秸秆产量大、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作业,但由于秸秆收储运体系发展滞后、产业化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没有出口、农业合作社缺少秸秆打包机等原因,再加之我市地处寒地黑土的北方地区,秸秆打包运输设备季节性使用受限等因素,秸秆的收集、存储和运输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因此,秸秆离田也就成了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前置条件和重中之重。目前,我市秸秆收储运大致有以下几种商业模式:

“讷河模式”:2018年2月,黑龙江松嫩农机租赁有限公司与讷河政府合作,采取“农委牵头—政府担保—银行贷款—合作社收储运”模式,一次性购置了100台打包机、30台搂草机和4台自动捡拾机,采取规模化和机械化运作,目前已累计完成约40万吨的秸秆收集任务,并近期与邻近的富裕县桑德生物质热电项目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讷河模式”开启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解决了秸秆的离田问题,但由于秸秆收储运设备资金占用量大、设备闲置期长、秸秆离田后的出口问题(综合利用问题)等原因,还应在下一步运作过程中逐步落实和解决。

“甘南模式”:甘南县丰荣秸秆回收利用产业联盟协会成立于2017年6月,目前共有会员110余人,基本覆盖甘南县10个乡镇95个自然村,开启了甘南县政府引导、农民自发组织、联盟协会化运作的新模式。“甘南模式”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农民和合作社的积极性,但由于联盟协会没有资金优势,搂草机和打包机等设备购置数量偏少,还没有形成产业化的综合利用出口,发展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富裕模式”:北京桑德集团2017年前后,陆续在富裕县投资兴建了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和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制造项目,在富裕县秸秆收储运方面,政府补贴一部分(不超过60%),企业自筹一部分(不超过40%),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合作社打包作业,也走出了一条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他们还通过“桑迪小站”模式,积极鼓励农民和合作社参与到秸秆成型燃料制造和节能锅炉推广中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无论采取任何一种秸秆收储运模式,政府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方面,应充分运用政府在宣传媒介和政策导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引领社会资源多方位积极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秸秆收储运离田作业;
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成立齐齐哈尔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在政府和联盟的主导下,进一步整合我市秸秆收储运体系,积极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

三、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我市作为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和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方面,面临很多政策红利。2017年,我省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出台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近期颁发的《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为我市秸秆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我市应积极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以燃料化为主导,大力推进我市生物质热电联产、成型燃料制造和节能锅炉推广,在主要污染物减量化、产业低碳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我市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例,优化城市能源结构。

(一)扶持重点企业,以样板的力量推动秸秆产业发展。随着我省秸秆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和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我市秸秆产业发展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甘南蓝天新能源、克东勇进等生物质天然气项目陆续完成投产,龙江国能、富裕启迪桑德、泰来兴发、克东恒诚、依安辰能等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陆续投产和落地,拜泉大禾、讷河华成、建华金茂丰、梅里斯信泰等一批有机肥项目也相继建成。同时,以秸秆成型燃料制造和节能锅炉推广为主的秸秆燃料站也陆续在各个区县展开。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为主要形式的秸秆产业化经营突破了县域和乡镇,把秸秆的收储运和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体,延长了秸秆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转化增值,成为促进我市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结合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开展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的通知》精神,在资金信贷、市场准入、财政税收等方面,积极扶持现有生物质发电项目转型和升级改造,发展成为带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水平提升的样板。对于龙江和泰来等秸秆产量大县,应鼓励企业增机扩容,扩大对秸秆消纳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清洁能源利用水平。

(二)科学搞好布局,积极引进新增县域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2017年12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要求,废止了《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中的100公里半径范围不得重复建设和装机容量不超过30mw的规定,为生物质发电产业进一步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应重点区域重点布局,积极引进优势投资企业,对七个主城区周边和讷河市、甘南县、拜泉县等区域,抓紧布局新增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加快提升我市秸秆能源化综合利用水平。

(三)强化技术创新,在乡镇推广生物质分布式微电网。一个产业要实现良性循环,必须具备足够的内生动力。生物质能产业因为秸秆收储运限制,即使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其业务布局依然是分散的,即小规模和多点布局开发。因此,应积极探索按照乡镇布局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单个项目按照0.3或0.6千瓦设计,采用分布式微电网能源生产模式,既能满足乡镇分布式供电需求,又能解决乡镇的集中供暖问题。同时,秸秆的收集运输和综合利用半径将大大缩短,大幅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生物质综合利用效益。这方面可以在市和县(区)两级政府的引导下,选择性试点和规模化推广。

(四)坚持典型引路,大力推广秸秆成型燃料制造和节能锅炉。2017年10月省财政厅、省农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试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秸秆成型燃料制造企业、加工站以及生物质节能锅炉的补贴政策,应该说是全国范围内暂时没有的补贴政策,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市秸秆产业化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在秸秆成型燃料制造方面,富裕县引进启动桑德社会资本,推出的“桑迪小站”的“1+n”模式值得推广。我市应鼓励支持每个县域建设1个年产5—10万吨的大型秸秆压块厂,每个乡镇布局若干个年产2500吨—5000吨的秸秆颗粒厂,最大化地把成型燃料制造和节能锅炉推广融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总之,推进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社会责任;
既面临很多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
既能有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也能有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正如国家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在所著的《捡回另一半农业》一书中提到的那样,“农作物种植果实成果和其秸秆成果应该形成两大并驾齐驱的成果,实现秸秆产业化必将成为我国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荐访问:初探 秸秆 产业化 模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