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风气风险隐患排查防控范文(通用3篇)

释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逐个审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换届风气风险隐患排查防控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换届风气风险隐患排查防控3篇

【篇1】换届风气风险隐患排查防控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1、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3、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就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治理和复查验收的全过程。

4、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例如,危险化学品罐区、液氨站、煤气炉、木材仓库、制冷装置是风险点;在罐区进行的倒罐作业、防火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高温液态金属的运输过程等也是风险点。风险点有时亦称为风险源。

5、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6、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或有害物质。如运转着的机械、易燃液体、爆炸品、噪声源、粉尘源等。

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是指不良的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7、确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可据活动、产品、服务的性质选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如基本分析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分析法等。针对人、机、料、法、环、管等各方面进行辨识。也可借用现成资料,如安全评价报告、职业卫生评价等资料。

结合多数企业的经验,建议企业岗位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优先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在JHA分析法不能全覆盖时,采用安全检查表法

8、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及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

工作危害分析又称作业安全分析、作业危害分解,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JHA的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在班组基层推广。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9、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

10、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JHA)时,有以下要求:
1、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这样会更全面地识别出作业现场的工危害分析的有效性,而不是靠工作小组独自地开展工作,这样容易在针对性和全面性方面发生偏差。 比如很多企业采用三级辨识:班组、车间、分厂。
2、为确保分析标准的一致性,企业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操作进行工作危害分析试点,以便大家统一对分析标准的理解。
3、各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然后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方法指导,以确保工作危害分析的应用效果。

11、安全检查表法即: 为了系统找出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叫安全检查表。可对某种工作系统、某种装置(如除尘系统、煤气柜等)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

b)企业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等,导致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变更;

c)机构变动、业务划转等体系的变更;

d) 事故、事件的发生。

辨识的危险源还应该注意,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冶金等《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所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

16、风险评价:风险是由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可能性和严重性。

前面已将发生危险事件或有暴露的可能性(危险源)已识别出来,严重性就是可能造成的事故。

可能的事故“事故类型”是针对每个识别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诱发的事故类型描述。如触电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中毒窒息等等。

17、描述的依据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 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说明:在“事故类型”栏中说明危害类型,如“机械伤害、触电”等。后果的表述应可能描述至伤害的具体部位或具体类型,运输皮带造成的机械伤害应描述至挤伤(手臂),起重伤害可描述至砸伤、碰伤等,以利于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18、风险评价的方法简介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危险指数法、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

其中,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风险矩阵评价法等较简易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在企业较常用的方法。

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企业优先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或MES,其次风险矩阵评价法。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

19、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作业活动

辨识对象 

辨识内容(

危险因素) 

事故类型 

典型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级别 

汽车吊吊装作业

作业人员

汽车吊司机无证操作

起重伤害

必须按照规定取值,并按照规定实习三个月后方可作业

1

6

15

90

作业人员

汽车吊支持腿没有放置枕木

起重伤害

汽车吊支持腿放置枕木

3

3

15

135

作业人员

丝索系挂方法不对,导致吊件坠落伤人

起重伤害

找好重心,确保平衡,无误后,方可慢慢起吊。

3

3

15

135

汽车吊

汽车吊的吊钩没有防滑装置,导致吊件落下

起重伤害

汽车吊的吊钩安装防滑装置

3

3

7

63

汽车吊

汽车吊没有排绳装置,起吊过程钢丝绳打绞断裂,导致吊件落下

起重伤害

安装排绳装置

1

6

15

90

作业环境

没有在起重机旋转范围内采取禁止入内措施,

起重伤害

设警戒线、栏杆等标识出禁止入内范围

3

3

7

63

安全管理

高压电线附近进行吊装作业

触电

设专门的监护,防止汽车吊在旋转时碰到高压线

3

3

15

135

20、风险的分级

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为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风险分级四级。多数企业将4、5级别合并,也有的企业风险分成四级后,为便于管理一二级的风险程度R值不变,扩大了三级的取值范围,三级的取值由原来的48-80改为40-80。(该值经过换算)

【篇2】换届风气风险隐患排查防控

附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表

 

企业可参考本表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自查用表。一般企业有多个风险单元,应针对每个单元制定相应的隐患排查表。

 排查时间:    年   月   日          现场排查负责人(签字):

排查项目

现状

可能导致的危害

(是隐患的填写)

隐患

级别

治理

期限

治理措施

一、中间事故缓冲设施、事故应急水池或事故存液池(以下统称应急池)

1.是否设置应急池。

 

 

 

 

 

2.应急池容积是否满足环评文件及批复等相关文件要求。

 

 

 

 

 

3.应急池在非事故状态下需占用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并设有在事故时可以紧急排空的技术措施。

 

 

 

 

 

4.应急池位置是否合理,消防水和泄漏物是否能自流进入应急池;如消防水和泄漏物不能自流进入应急池,是否配备有足够能力的排水管和泵,确保泄漏物和消防水能够全部收集。

 

 

 

 

 

5.接纳消防水的排水系统是否具有接纳最大消防水量的能力,是否设有防止消防水和泄漏物排出厂外的措施。

 

 

 

 

 

6.是否通过厂区内部管线或协议单位,将所收集的废(污)水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二、厂内排水系统

7.装置区围堰、罐区防火堤外是否设置排水切换阀,正常情况下通向雨水系统的阀门是否关闭,通向应急池或污水处理系统的阀门是否打开。

 

 

 

 

 

8.所有生产装置、罐区、油品及化学原料装卸台、作业场所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场所)的墙壁、地面冲洗水和受污染的雨水(初期雨水)、消防水,是否都能排入生产废水系统或独立的处理系统。

 

 

 

 

 

9.是否有防止受污染的冷却水、雨水进入雨水系统的措施,受污染的冷却水是否都能排入生产废水系统或独立的处理系统。

 

 

 

 

 

10.各种装卸区(包括厂区码头、铁路、公路)产

生的事故液、作业面污水是否设置污水和事故液收集系统,是否有防止事故液、作业面污水进入雨水系统或水域的措施。

 

 

 

 

 

11.有排洪沟(排洪涵洞)或河道穿过厂区时,排洪沟(排洪涵洞)是否与渗漏观察井、生产废水、清净下水排放管道连通。

 

 

 

 

 

三、雨水、清净下水和污(废)水的总排口

12.雨水、清净下水、排洪沟的厂区总排口是否设置监视及关闭闸(阀),是否设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总排口,确保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等排出厂界。

 

 

 

 

 

13.污(废)水的排水总出口是否设置监视及关闭闸(阀),是否设专人负责关闭总排口,确保不合格废水、受污染的消防水和泄漏物等不会排出厂界。

 

 

 

 

 

四、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

14.企业与周边重要环境风险受体的各种防护距离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的要求。

 

 

 

 

 

15.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企业是否在厂界建设针对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

 

 

 

 

 

16.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企业是否定期监测或委托监测有毒有害大气特征污染物。

 

 

 

 

 

17.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机制建立情况,是否能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篇3】换届风气风险隐患排查防控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140分)

推荐访问:排查 换届 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