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范文五篇

评价,读音píng jià,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5篇

第一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以下是职场范文网的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十年来,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总目标,深入研究国家预算分配政策,深化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积极推进转移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为核心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逐步建立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相结合的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绩效评价是政府公共管理理论在财政支出管理上的应用创新和方法创新。

  一、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意义

  1、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不同类别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特点设置不同的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

  2、绩效评价指标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的评价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中设置的指标,体现了绩效评价主体对绩效的理解和追求。

  3、绩效评价指标会影响评价客体的行为。如果绩效评价指标科学、合理,项目实施单位按照评价指标努力,就会使财政支出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就会使财政支出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目的、不同类别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内容,以及指标的设计原则,采用适当的方法,确定财政各类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二步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相对于项目总体绩效的重要性,并用数量化的方法表示出来,即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权重。

  第三步通过适当的方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参照标准,即确定指标的标准值。

  三、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支出绩效评价是建立在政府绩效管理理论和客观、公正、可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价方法基础上的,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整个评价过程是公开的,程序是合理的,评价结果将会听取有关部门的意见。

  2、目标与绩效结合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正确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3、重要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值。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优先使用最具部门或行业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

  4、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要能准确地反映绩效的内涵。设计指标体系时还要考虑现实可行性,特别是要考虑指标数据收集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及其成本。

  四、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一)基本指标的分设

  将基本指标分为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等二级指标细化和分设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①目标设定情况。指对预定目标的设定、规划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依据的充分性项目资金设立依据是否充分。

  目标的明确度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明确。

  目标的合理性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设置是否客观、科学,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

  完成的可能性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预测项目预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适用于项目实施过程评价)。

  ②目标完成程度。指项目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目标完成率=目标完成数/预定目标数×100%。

  目标完成质量=实际达到的效果/预定目标×100%。

  实际达到的效果是指评价对象实际达到的效益,当效益可以量化时,则采用相应的数额;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可以采用专家评议、调查问卷等方法,得出结论。目标绩效指标评价对象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预定目标,目标绩效为100。

  完成的及时性项目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如期完成,未完成的理由是否充分。

  验收的有效性项目验收方式的合理性、验收机构的权威性和验收结果的公正性等。

  ③组织管理水平。指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和运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措施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管理制度保障项目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落实到位情况;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10.支撑条件保障项目承担单位的人员、设备、场地、信息等支撑条件的保障情况。

  1质量管理水平项目的技术指标和质量管理,达到国家、部委或行业等技术和质量管理标准的情况。

  ④资金落实情况。主要反映项目的计划投入、资金到位等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资金到位率=实际拨付金额/计划投入资金×100%。

  1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配套资金/计划投入配套资金×100%。

  1资金到位及时性各项资金是否按项目进度及时到位。

  1财政投入乘数=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财政投入金额。

  ⑤实际支出情况。主要反映实际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资金利用效率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资金使用率=实际使用金额/实际拨付金额×100%。

  1支出的相符性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是否相符,项目经费收支的平衡情况以及支出调整的合理性(只计算财政拨款部分)。

  1支出的合规性项目的实际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情况。

  ⑥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反映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1信息的真实性项目实际发生支出的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和规范。

  20.信息的完整性项目资金投入、支出、资产等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

  2信息的及时性各类会计核算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已完成项目是否及时进行决算与审计;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等情况。

  ⑦财务管理状况。主要反映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财务管理有效性及财务制度执行状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2制度的健全性项目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是否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规定。

  2管理的有效性项目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有效执行。

  ⑧资产配置与使用。主要反映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资产使用情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2制度的健全性项目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整和合法。

  2制度的有效性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固定资产是否有专人妥善保管。

  2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所有固定资产×100%。

  (二)具体指标分设

  ①经济效益。指项目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效益等。

  ②社会效益。指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性质的财政支出具有不同的社会影响。

  ③生态环境效益。指项目实施对综合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④可持续性影响。指项目实施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持续影响程度等。在该指标分设时,可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分设一并考虑。

  (三)、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库建立后,邀请若干专家对指标库中的指标进行分析、权衡、补充、选择,最后确定评价指标。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应采用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的步骤(1)选定专家,给出赋权要求,且保证权数归一化;(2)由各位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即给指标赋权;(3)汇总各专家的赋权结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4)专家参考反馈意见修改其初次赋权结果;(5)重复“反馈”与“修改”,直到达到符合要求的精度;(6以各位专家最终赋权值的平均作为组合权重结果。上述做法比较规范,形式上比较严谨,但工作量很大,而且也不一定符合实际。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多采用专家集体商议的办法确定权重。

  (五)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指标标准值是绩效评价指标的标尺或准绳,既要反映国内外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又要符合我省财政支出项目的实际绩效水平。具体可采用以下标准

  (1) 计划标准。即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作为评价标准。

  (2) 行业标准。即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价标准。

  (3)历史标准。即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为样本,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历史平均水平作为评价标准。

  (4)经验标准。即由专家根据实际经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经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第二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

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顾昕 宋毅
来源:《商情》2016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本文是在对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基本理论概述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守的原则。并且对国内外对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主要从不同角度对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以期达到完善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评价体系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现代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是指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根据客户物流要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实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

        (二)企业绩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三)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实质上是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所以,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应该要做到客观、全面,内容包括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部分。

        1.内部评价。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内部评价,必须要对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各个物流环节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准确了解客户对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要求,达到既能留住客户,又不对企业利益造成危害的目的。

        2.外部评价。对物流企业进行外部绩效评价时,一般有两个方法进行评价:一是客户评价,通常选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评价;二是可以采用选择模仿的或者现实的“标杆”进行比照、比较性的评价。

第三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觉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的经济价值。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5%的情况下只能达到10%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帐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10万元。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经营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机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资本时,经营者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①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ACCePedAccountingPricinpal,简称GAAP),会计收益的计算末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一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也具有机会成本。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② 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③ 会计收益是一“短视指标”,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片面强调利润容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从而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二、EVA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
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EVA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纽约斯特恩·新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收益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明显的缺陷,应该坚决抛弃;会计收益末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
EVA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指标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EVA指标由于在计算上考虑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消除会计失真,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净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此外,应用EVA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从增加股东财富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EVA指标相挂钩,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EVA是一种起源于剩余收益,又不同于它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EVA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这是一个可以用于评价任何企业经营业绩的工具。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但大多数的公开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们的股价,而且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也想方设法地促使它们的未来价值高于现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这种最低报酬指的是"资本成本",因为这是企业为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而必须为投资者获取的最低量。超过这个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称之为"超额收益"。这种最低报酬率依据每个公司的风险级别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电话经营公司风险性更高的行业。相应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就要比投资电话经营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
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超过了它的资本成本,即EVA为正值,那么它就具有真实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就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真实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当年的EVA为负值,这说明公司发生经济亏损,企业的价值遭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
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者甚至企业的一般雇员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
美国《证券管理》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EVA也许"永久性地改变了投资经理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方式"。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EVA的产生并不是一项全新的创造,它吸收了剩余收益(ResidualIncome)概念的"合理内核"。因此在深刻理解EVA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剩余收益这一概念。
剩余收益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企业各业务部门业绩的财务指标。在它之前,投资报酬率(ROI)是企业用于投资决策和衡量部门业绩的常用指标,虽然ROI有许多优点,但却会导致经营者进行逆向选择。因此,为了促使部门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提出了一种替代的业绩评价方法,即剩余收益来克服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剩余收益的定义为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实际上,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作为投资者的最小可接受报酬。本世纪50年代以来,通用电气公司就一直利用这种指标评价其下属各个业务部门的业绩。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EVA指标是剩余收益的新版本。
如前文所述,EVA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其定义本身就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并且为投资者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价值发生损失,投资者的财富遭到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另外,由于在计算EVA肘,要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用EVA指标值我们不但可以正确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可以有效考核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方法是:
第一,选择EVA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
第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不同,因此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考核的原则,存在下列标准和要求:
① 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时间价值,我们可将其称为基本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资本,D是长期负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没有损失,即资本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
② 正常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正常利润,我们可将其称为正常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正常
其中RP是风险补偿,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或正常利润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③ 理想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普通股成本,我们可将其称为理想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理想
其中KM是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它的期望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三、EVA的优点及局限性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以及企业界的实践,人们发现应用EVA要比其他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具有更多的优点:
其一,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资本成本是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在减少。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原理明确指出,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通过考虑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EVA表明了一个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成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
其二,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三,将股本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所以,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如企业可以利用EVA指标决定在其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通常,一个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需要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利用EVA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而使用会计利润和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资本配置失衡,前者导致过度资本化,后者导致资本化不足。
其四,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用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劳动不再是以成本的形式从企业收入中扣除,资产不再是企业剩余的唯一分配要素,智力资本将与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一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甚至前者将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其五,它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EVA业绩的改善是同企业价值的提高相联系的。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经营者就必须表现得比同他们竞争资本的那些人更好。因此,一旦他们获得资本,他们在资本上获得的收益必须超过由其他风险相同的资本资金需求者提供的报酬率。如果他们完成了这个目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就会获得增值,投资者就会加大投资,其他的潜在投资者也会把他们的资金投向这家公司,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提高。如果他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就表明存在资本的错误配置,投资者的资金就会流向别处,最终可能导致股价的下跌,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遭到贬低。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EVA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是学术界对干EVA的实证研究是有所限制的,而且结果大都是非结论性的。例如,由JamsDodd和Shimin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了股票报酬与EVA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关系并不像EVA倡导者说的那样近乎完美,并且不能证明EVA在解释股票报酬的变化方面能够提供比其他指标如会计收益更多的增量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
二是计算EVA时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EVA倡导者认为,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须对有关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就越精确,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作的调整已达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研究者观察到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像EVA指标一样解释股票报酬中相同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在计算EVA时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必要调整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是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是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可能一方面使EVA比其他指标(如ROI)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第四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觉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的经济价值。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5%的情况下只能达到10%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帐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10万元。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经营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机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资本时,经营者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①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ACCePedAccountingPricinpal,简称GAAP),会计收益的计算末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一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也具有机会成本。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② 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③ 会计收益是一“短视指标”,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片面强调利润容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从而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二、EVA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
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EVA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纽约斯特恩·新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收益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明显的缺陷,应该坚决抛弃;会计收益末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
EVA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指标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EVA指标由于在计算上考虑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消除会计失真,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净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此外,应用EVA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从增加股东财富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EVA指标相挂钩,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EVA是一种起源于剩余收益,又不同于它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EVA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这是一个可以用于评价任何企业经营业绩的工具。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但大多数的公开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们的股价,而且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也想方设法地促使它们的未来价值高于现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这种最低报酬指的是"资本成本",因为这是企业为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而必须为投资者获取的最低量。超过这个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称之为"超额收益"。这种最低报酬率依据每个公司的风险级别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电话经营公司风险性更高的行业。相应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就要比投资电话经营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
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超过了它的资本成本,即EVA为正值,那么它就具有真实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就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真实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当年的EVA为负值,这说明公司发生经济亏损,企业的价值遭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
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者甚至企业的一般雇员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
美国《证券管理》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EVA也许"永久性地改变了投资经理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方式"。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EVA的产生并不是一项全新的创造,它吸收了剩余收益(ResidualIncome)概念的"合理内核"。因此在深刻理解EVA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剩余收益这一概念。
剩余收益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企业各业务部门业绩的财务指标。在它之前,投资报酬率(ROI)是企业用于投资决策和衡量部门业绩的常用指标,虽然ROI有许多优点,但却会导致经营者进行逆向选择。因此,为了促使部门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提出了一种替代的业绩评价方法,即剩余收益来克服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剩余收益的定义为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实际上,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作为投资者的最小可接受报酬。本世纪50年代以来,通用电气公司就一直利用这种指标评价其下属各个业务部门的业绩。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EVA指标是剩余收益的新版本。
如前文所述,EVA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其定义本身就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并且为投资者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价值发生损失,投资者的财富遭到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另外,由于在计算EVA肘,要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用EVA指标值我们不但可以正确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可以有效考核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方法是:
第一,选择EVA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
第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不同,因此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考核的原则,存在下列标准和要求:
① 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时间价值,我们可将其称为基本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资本,D是长期负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风险投资报酬率。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没有损失,即资本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
② 正常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正常利润,我们可将其称为正常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正常
其中RP是风险补偿,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或正常利润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③ 理想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普通股成本,我们可将其称为理想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理想
其中KM是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它的期望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三、EVA的优点及局限性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以及企业界的实践,人们发现应用EVA要比其他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具有更多的优点:
其一,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资本成本是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在减少。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原理明确指出,企业管理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通过考虑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EVA表明了一个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成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
其二,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三,将股本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所以,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如企业可以利用EVA指标决定在其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通常,一个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需要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利用EVA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而使用会计利润和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资本配置失衡,前者导致过度资本化,后者导致资本化不足。
其四,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用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劳动不再是以成本的形式从企业收入中扣除,资产不再是企业剩余的唯一分配要素,智力资本将与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一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甚至前者将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其五,它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EVA业绩的改善是同企业价值的提高相联系的。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经营者就必须表现得比同他们竞争资本的那些人更好。因此,一旦他们获得资本,他们在资本上获得的收益必须超过由其他风险相同的资本资金需求者提供的报酬率。如果他们完成了这个目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就会获得增值,投资者就会加大投资,其他的潜在投资者也会把他们的资金投向这家公司,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提高。如果他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就表明存在资本的错误配置,投资者的资金就会流向别处,最终可能导致股价的下跌,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遭到贬低。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EVA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是学术界对干EVA的实证研究是有所限制的,而且结果大都是非结论性的。例如,由JamsDodd和Shimin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了股票报酬与EVA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关系并不像EVA倡导者说的那样近乎完美,并且不能证明EVA在解释股票报酬的变化方面能够提供比其他指标如会计收益更多的增量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
二是计算EVA时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EVA倡导者认为,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须对有关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就越精确,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作的调整已达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研究者观察到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像EVA指标一样解释股票报酬中相同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在计算EVA时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必要调整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是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是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可能一方面使EVA比其他指标(如ROI)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第五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4000字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觉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的经济价值。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5%的情况下只能达到10%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帐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10万元。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经营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机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资本时,经营者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①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ACCePedAccountingPricinpal,简称GAAP),会计收益的计算末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一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也具有机会成本。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② 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③ 会计收益是一“短视指标”,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片面强调利润容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当局不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从而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二、EVA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
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EVA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纽约斯特恩·新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收益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明显的缺陷,应该坚决抛弃;会计收益末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
EVA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指标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EVA指标由于在计算上考虑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消除会计失真,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净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此外,应用EVA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从增加股东财富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EVA指标相挂钩,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EVA是一种起源于剩余收益,又不同于它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EVA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这是一个可以用于评价任何企业经营业绩的工具。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但大多数的公开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们的股价,而且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也想方设法地促使它们的未来价值高于现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这种最低报酬指的是"资本成本",因为这是企业为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而必须为投资者获取的最低量。超过这个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称之为"超额收益"。这种最低报酬率依据每个公司的风险级别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电话经营公司风险性更高的行业。相应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就要比投资电话经营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
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超过了它的资本成本,即EVA为正值,那么它就具有真实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就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真实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当年的EVA为负值,这说明公司发生经济亏损,企业的价值遭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
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者甚至企业的一般雇员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
美国《证券管理》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EVA也许"永久性地改变了投资经理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方式"。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EVA的产生并不是一项全新的创造,它吸收了剩余收益(ResidualIncome)概念的"合理内核"。因此在深刻理解EVA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剩余收益这一概念。
剩余收益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企业各业务部门业绩的财务指标。在它之前,投资报酬率(ROI)是企业用于投资决策和衡量部门业绩的常用指标,虽然ROI有许多优点,但却会导致经营者进行逆向选择。因此,为了促使部门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提出了一种替代的业绩评价方法,即剩余收益来克服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剩余收益的定义为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实际上,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作为投资者的最小可接受报酬。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电气公司就一直利用这种指标评价其下属各个业务部门的业绩。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EVA指标是剩余收益的新版本。
如前文所述,EVA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显著的优点就是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其定义本身就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并且为投资者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价值发生损失,投资者的财富遭到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另外,由于在计算EVA肘,要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用EVA指标值我们不但可以正确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可以有效考核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方法是:
第一,选择EVA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
第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不同,因此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考核的原则,存在下列标准和要求:
① 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时间价值,我们可将其称为基本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资本,D是长期负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报酬率。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没有损失,即资本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
② 正常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正常利润,我们可将其称为正常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正常
其中RP是风险补偿,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或正常利润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③ 理想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普通股成本,我们可将其称为理想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理想
其中KM是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它的期望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三、EVA的优点及局限性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以及企业界的实践,人们发现应用EVA要比其他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具有更多的优点:
其一,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资本成本是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在减少。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原理明确指出,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通过考虑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EVA表明了一个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成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
其二,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三,将股本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所以,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如企业可以利用EVA指标决定在其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通常,一个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需要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利用EVA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而使用会计利润和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资本配置失衡,前者导致过度资本化,后者导致资本化不足。
其四,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用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劳动不再是以成本的形式从企业收入中扣除,资产不再是企业剩余的唯一分配要素,智力资本将与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一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甚至前者将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其五,它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EVA业绩的改善是同企业价值的提高相联系的。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经营者就必须表现得比同他们竞争资本的那些人更好。因此,一旦他们获得资本,他们在资本上获得的收益必须超过由其他风险相同的资本资金需求者提供的报酬率。如果他们完成了这个目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就会获得增值,投资者就会加大投资,其他的潜在投资者也会把他们的资金投向这家公司,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提高。如果他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就表明存在资本的错误配置,投资者的资金就会流向别处,最终可能导致股价的下跌,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遭到贬低。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EVA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是学术界对干EVA的实证研究是有所限制的,而且结果大都是非结论性的。例如,由JamsDodd和Shimin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了股票报酬与EVA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关系并不像EVA倡导者说的那样近乎完美,并且不能证明EVA在解释股票报酬的变化方面能够提供比其他指标如会计收益更多的增量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
二是计算EVA时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EVA倡导者认为,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须对有关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就越精确,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作的调整已达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研究者观察到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像EVA指标一样解释股票报酬中相同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在计算EVA时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必要调整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是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是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可能一方面使EVA比其他指标(如ROI)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推荐访问:绩效 评价指标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