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论文【2篇】

绩效评价:运用评价方法,量化指标评价标准绩效评价:2008年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论文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论文2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论文篇1

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研究

一、第一层次基本指标

所谓基本指标,是企业绩效评价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指标。基本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层面,指标的综合性要强且数量不宜过多,能充分反映绩效评价的主要方面。

(一)以盈利能力为目标确定核心指标

对企业绩效评价,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并提高盈利能力。
在企业绩效评价中,体现财务效益的指标有很多。由于绝对量指标受到企业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使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在基本指标的确定上,主要采用相对量指标。投资报酬率(ROI)指标是企业投入产出水平的综合体现,不仅集中地体现了出资人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而且概括地反映了生产经营的净成果。

首先,投资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净收益同平均总资本的比率,总资本反映的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投资报酬率体现了出资人投入资本和留存收益的增值能力,反映了企业资本投入与报酬的关系;其次,投资报酬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个指标,它集中体现了企业自身经营和对外投资等行为的收益水平,通过对该指标的分解,还将企业的营销策略、成本控制、资本结构等情况有机地联系起来,自发地形成了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全面了解;第三,投资报酬率指标通过性很强,不受企业所处行业差别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比性。

(二)按照企业财务分析轨迹确定基本评价指标

投资报酬率是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出资人在综合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时,只关心投资报酬率一个指标是不够的。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经营者为了表现经营才能和业绩等个人目的,人为地提高眼前的资本回报水平,以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持续经营潜力为代价,采取各种手段粉饰收益。这种短期行为会对出资人的权益必将造成极大地损害。因此,在考察企业财务效益的同时,还要综合分析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财务结构是否合理,抗风险能力强弱,以及发展潜力等内容。

综合考虑企业绩效评价的总目标和影响企业绩效评价的多方面因素,采用分解、协调等方式,从覆盖资本经营周转全过程的盈利、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四方面,按照企业财务分析的轨迹,参考“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具体选择了投资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
从盈利能力看,总资产报酬率着重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水平。通过对该指标与投资报酬率的共同研究,可充分体现出企业自有资本与债务资本的获利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结构的合理程度。同时还可将总资产报酬率与资本市场利率进行比较,如该指标大于市场利率,企业则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适度扩大负债规模,获取更大收益。从营运能力看,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水平的周转型指标,通过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内总资产和流动资产由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转速度的描述,体现了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是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评价,可促进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增强获利能力。从偿债能力看,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是国际公认的反映企业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从资产结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的投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筹资能力和经营风格。已获利息倍数主要从企业收益角度反映了企业偿还本息的能力,如果收益不能支付其债务利息,则企业的经营风险一定很大,就应加强经营管理,调整融资政策。从发展能力看,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也是公认体现企业经济实力和成长性的重要指标。销售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增程度,销售收入则是体现市场份额的实际占有量,销售收入的不断增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标志。
二、第二层次修正指标

修正指标,是指那些对基本评价进行补充和修正的辅助性指标。它依附于基本指标而存在,并为深入剖析基本指标的经济内涵、完善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而发挥作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指标性质和反映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对基本指标评价中无法体现的情况和因素进行补充;利用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基本指标评价的结果进行修正,通过相关指标的综合调整,使企业绩效定量指标评价的结果信息更全面、客观和准确。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分别从盈利、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四方面,选择与评价内容相关性强、性质相对重要的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的修正指标。从盈利能力上,投资报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对资产整体的收益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企业利润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由于其他业务利润并不是企业稳定的收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只能看主营业务利润,它代表了企业的盈利和生存发展能力。同时,又从企业的耗费方面选择了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补充评价企业获取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为了更客观地反映企业当期的收益质量,我选择了盈余现金保障率指标;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大量潜亏挂账的问题,应进一步选择消化潜亏挂账比率指标,考核企业当期对历史遗留等问题的消化处理程度,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获利能力。从营运能力上,由于流动资产运营状况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流动资产的流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周转。在全部流动资产中,存货和应收账款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设置了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指标对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做进一步分析和修正。同时,考虑到国有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资产损失和资金挂账的情况,还设置了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降低率两个指标,补充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状况,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止资产损失。从偿债能力上,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两个国际通行的偿债能力指标,对企业的基本偿债能力和偿债风险进行了概括反映,但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了长期负债的偿债能力,对短期负债的偿债能力缺乏分析。对此,应选择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指标,对企业流动资产的短期变现能力和偿还短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进行评价。同时,选择长期资产适合率从企业长期资金来源与长期资产的平衡性和协调性角度,对企业财务结构的稳定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进行补充评价。从发展能力上,在基本指标反映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对应选择了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从总资产增长的角度反映企业总体规模扩张情况,试图防止企业盲目扩张和资产最大化倾向,这曾经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通病。选择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从收益对资本积累的影响角度评价企业继续发展的前景。为了真实反映经营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具体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剔除了出资人直接投资的地增加或抽回、无偿划出划入、评估增加或减少、清产核资增加或减少、股本溢价、债转股、接收捐赠等客观因素对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同时,为了反映利润增长的稳定性和资本积累的连续性,还设置了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指标。此外,为纵向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还可多年资本平均增长率等历史比较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和趋势作较为长远的预测。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统计评价司 企业绩效评价工作指南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2】于奇生. 企业业绩评价理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论文篇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觉是造成我国众多国有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实际上,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一项资本都是具有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来源,同样也是具有成本的。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一个企业的权益资本不具有成本,那么企业对资本的使用就会没有任何约束,就会造成投资膨胀和社会资源浪费,并且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就会脱离于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的经济价值。如果一家占用资产100万元的企业在社会平均报酬率为15%的情况下只能达到10%的资产报酬率,那么这个企业在帐面上就应该是亏损5万元,而不是盈利10万元。可见,只有当企业的经营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机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资本时,经营者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

①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ACCePedAccountingPricinpal,简称GAAP),会计收益的计算末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一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也具有机会成本。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② 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③ 会计收益是一“短视指标”,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片面强调利润容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当局不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从而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健康发展。

二、EVA指标的理论及其应用

80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几种新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应用最广泛的就是EVA(EconomiValueAdded)方法。根据EVA的创立者美国纽约斯特思·斯图尔特咨询公司的解释,EVA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更具体地说,EVA就是指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EVA是EVA评价系统的核心指标。美国纽约斯特恩·新图尔特咨询公司认为无论是会计收益还是经营现金流量指标都具有明显的缺陷,应该坚决抛弃;会计收益末考虑企业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难于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经营现金流量虽然能正确反映企业的长期业绩,但却不是衡量企业年度经营业绩的有效指标。相反EVA能够将这两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是一种可以广泛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业绩评价指标。

EVA指标衡量的是企业资本收益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EVA指标最大的和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股东角度重新定义企业的利润,考虑了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的成本。EVA指标由于在计算上考虑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并且在利用会计信息时尽量消除会计失真,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更为重要的是,EVA指标的设计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像净利润一样仅仅是一种短视指标,因此应用该指标能够鼓励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此外,应用EVA能够建立有效的激励报酬系统,这种系统通过将经营者的报酬与从增加股东财富的角度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EVA指标相挂钩,正确引导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促使经营者充分关注企业的资本增值和长期经济效益。EVA是一种起源于剩余收益,又不同于它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EVA衡量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的真实利润。这是一个可以用于评价任何企业经营业绩的工具。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利润。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不但大多数的公开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们的股价,而且大多数的私营企业也想方设法地促使它们的未来价值高于现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这种最低报酬指的是"资本成本",因为这是企业为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而必须为投资者获取的最低量。超过这个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称之为"超额收益"。这种最低报酬率依据每个公司的风险级别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电话经营公司风险性更高的行业。相应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就要比投资电话经营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

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超过了它的资本成本,即EVA为正值,那么它就具有真实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就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了真实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当年的EVA为负值,这说明公司发生经济亏损,企业的价值遭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

EVA的应用创造了使经营者更接近于股东的环境。经营者甚至企业的一般雇员开始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

美国《证券管理》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EVA也许"永久性地改变了投资经理理解公司盈利能力的方式"。事实可能确实如此,但是EVA的产生并不是一项全新的创造,它吸收了剩余收益(ResidualIncome)概念的"合理内核"。因此在深刻理解EVA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剩余收益这一概念。

剩余收益是一种专门用于评价企业各业务部门业绩的财务指标。在它之前,投资报酬率(ROI)是企业用于投资决策和衡量部门业绩的常用指标,虽然ROI有许多优点,但却会导致经营者进行逆向选择。因此,为了促使部门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一致,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提出了一种替代的业绩评价方法,即剩余收益来克服投资报酬率的局限性。剩余收益的定义为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投入资本的成本,实际上,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作为投资者的最小可接受报酬。本世纪50年代以来,电气公司就一直利用这种指标评价其下属各个业务部门的业绩。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EVA指标是剩余收益的新版本。

如前文所述,EVA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显着的优点就是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其定义本身就是指企业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并且为投资者增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价值发生损失,投资者的财富遭到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另外,由于在计算EVA肘,要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调整,因而能够纠正会计惯例所造成的失真。可见,EVA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利用EVA指标值我们不但可以正确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可以有效考核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具体方法是:

第一,选择EVA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核心指标。

第二,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由于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不同,从而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不同,因此应用EVA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考核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考核的原则,存在下列标准和要求:

① 基本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时间价值,我们可将其称为基本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基本

其中,NOPAT是税后营业净利润,IC是投资资本,D是长期负债,E是所有者权益,KD是长期负债成本,RF是无报酬率。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没有损失,即资本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

② 正常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正常利润,我们可将其称为正常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正常

其中RP是风险补偿,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或正常利润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③ 理想标准和要求是企业的净利润应大于或等于权益资本的普通股成本,我们可将其称为理想EVA值。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理想

其中KM是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其余符号含义同上。

根据公式可知,当该指标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没有达到股票市场投资者对它的期望水平,资本所有者投入不但未得到保值,而且遭到损失,经营业绩较差;当该指标为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实现了保值,经营业绩一般;当该指标大于零时,说明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获得增值,经营业绩较好。

三、EVA的优点及局限性

通过学术界的研究以及企业界的实践,人们发现应用EVA要比其他经营业绩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具有更多的优点:

其一,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考虑资本成本是EVA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经营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上是在减少。只有企业的收益超过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才能说明经营者为企业增加了价值,为股东创造了财富。如果企业的收益低于企业的所有资本的成本,则说明企业实质发生亏损,企业股东的财富受到侵蚀。EVA原理明确指出,者必须考虑所有资本的回报。通过考虑所有资本的机会成本,EVA表明了一个企业在每个会计年度所创造成损失的股东财富数量。

其二,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其三,将股本财富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EVA指标有助于管理者将财务的两个基本原则融入到经营决策中。第一,企业的主要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第二,企业的价值依赖于投资者预期的未来利润能否超过资本成本。根据EVA的定义可知,企业EVA业绩持续地增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所以,应用EVA有助于企业进行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如企业可以利用EVA指标决定在其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通常,一个多角化经营的公司需要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分配资本。利用EVA可以为资本配置提供正确的评价标准,而使用会计利润和投资报酬率指标可能导致资本配置失衡,前者导致过度资本化,后者导致资本化不足。

其四,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EVA不鼓励以牺牲长期业绩的代价来夸大短期效果,也就是不鼓励诸如削减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行为;而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鼓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等等。这样就能够杜绝企业经营者短期行为的发生。用此,应用EVA不但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劳动不再是以成本的形式从企业收入中扣除,资产不再是企业剩余的唯一分配要素,智力资本将与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一同参与企业的剩余分配,甚至前者将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其五,它显示了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观。EVA业绩的改善是同企业价值的提高相联系的。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经营者就必须表现得比同他们竞争资本的那些人更好。因此,一旦他们获得资本,他们在资本上获得的收益必须超过由其他风险相同的资本资金需求者提供的报酬率。如果他们完成了这个目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就会获得增值,投资者就会加大投资,其他的潜在投资者也会把他们的资金投向这家公司,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上升,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得到了提高。如果他们不能完成这个目标,就表明存在资本的错误配置,投资者的资金就会流向别处,最终可能导致股价的下跌,表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遭到贬低。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EVA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是学术界对干EVA的实证研究是有所限制的,而且结果大都是非结论性的。例如,由JamsDodd和ShiminChen对1983-1992年间的566家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了股票报酬与EVA的相关性,但是两者关系并不像EVA倡导者说的那样近乎完美,并且不能证明EVA在解释股票报酬的变化方面能够提供比其他指标如会计收益更多的增量信息,也就是难于证明EVA强于其他指标。

二是计算EVA时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EVA倡导者认为,为了消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须对有关会计信息进行调整。调整的数量越多,计算结果就越精确,到目前为止,计算EVA可作的调整已达200多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妨碍了EVA的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研究者观察到剩余收益指标能够像EVA指标一样解释股票报酬中相同的变化。因此,他们认为在计算EVA时对营业利润和投资资本进行必要调整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三是EVA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性机会。一个企业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市场对这些成长性机会价值的预期。但是由于EVA在计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能去掉了企业经营者用来向市场传递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机会的信息。因此,这些调整可能一方面使EVA比其他指标(如ROI)更接近企业真正创造的财富,另一方面也降低了EVA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

推荐访问:绩效 评价指标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