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名族共同体意识集合3篇

共同体:2007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图书共同体:2007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图书共同体:2016年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铸牢名族共同体意识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铸牢名族共同体意识3篇

第1篇: 铸牢名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李海凤; 卢林保

【期刊名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年(卷),期】2020(000)001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经由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久经锤炼而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文章从探究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及时代价值出发,积极查找分析高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总页数】3页(34-36)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共同体意识; 培养路径

【作者】李海凤; 卢林保

【作者单位】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钦州535011; 南昌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3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五个认同"教育下铸牢大学生党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 [J], 李莉; 卢之卿; 曹慧敏

2.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研究 [J], 蒋智华[1]

3.全媒体视域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J], 王秋香

4.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与铸牢路径 [J], 杜鹏

5.铸牢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 曹海莹[1]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2篇: 铸牢名族共同体意识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玟兵

【期刊名称】社会主义论坛

【年(卷),期】2019(000)008

【总页数】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民族工作事关发展全局,事关国家和谐稳定。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云南始终把民族工作置于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疏通民族关系,稳定边疆为中心,“慎重稳进”开展民族工作,完成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向着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向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以巩固,全省各族人民形成了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经验的民族团结和谐之花在云岭大地上绚丽绽放。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的经济意识

马克思曾说,要使各民族团结互助起来,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共同的利益越多,就越有利于国家共同体的建构和稳固。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表现为城乡二元分离、东西部差距明显、部分民族地区生活水平偏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做好民族工作,使全体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形成凝聚力,就必须在经济问题上解决好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问题,确保各民族地区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和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秉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理念,经过不懈努力,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缩小发展差距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一直以来,云南持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提供了不绝动力。2007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45.2亿元;2014年至2016年,省级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2350亿元投入到民族地区;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特色产业,凭借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生态种植产业,凭借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快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等;全力开展脱贫致富工程,通过“兴边富民”工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一系列扶贫攻坚政策和措施,确实改善和提高了贫困民族的生产生活水平。2012—2018年,全省贫困人口从804万人下降到181.12万人,减少了622.88万人,减贫率77.47%,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5.39%,下降了16.3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加快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第3篇: 铸牢名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与铸牢路径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Consolidating Approach of Xi Jinping’s“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e New Era

作 者:杜鹏[1]

DU Peng(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Wuhan 430074,China)

作者机构:[1]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武汉430074

出 版 物:红河学院学报

年 卷 期:2019年 第1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当前发展的历史方位进行了全新的重大界定,并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和共同的努力奋斗,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和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应当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民意基础等多个方面予以夯实。

页 码:55-59页

主 题 词: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铸牢路径

推荐访问:共同体 集合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