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五篇】

扭曲树精·茂凯,是MOBA竞技网游《英雄联盟》中的一位英雄角色。大树是一个线上抗压能力强,后期非常肉,并且控制能力非常强的英雄,是一个非常全能的坦克型英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5篇

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篇1

2017年教师节致辞:立德 树人 铸魂





2017年教师节致辞:立德 树人 铸魂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年度模范教师表彰活动。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特别是办学条件得到了跨越式的改善,学校的办学成果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得到了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了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今天我们将对在2017年工作中涌现出的24位模范教师进行表彰。24位模范教师是热爱教育的模范,是爱岗敬业的模范,是为人师表的模范,我认为,他们最值得我们尊敬的是,他们都是师德高尚的模范。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表彰的24 位模范教师中,有以37年教龄的杨芳玉老师为代表的、一直默默坚守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有以锐意创新、成绩突出的靳XX老师为代表的青年教师,有以素质过硬、不计报酬的何XX老师为代表的临时教师,有以陈XX老师为代表的党员教师,有以曹XX老师为代表的后勤员工,他们无论男女老少,不论一线后勤,共同的特点都是坚守与奉献,坚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德立身,以德树人,这是24位模范教师最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的精神。

在昨天召开的全区2017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分管教育的陈市长和教育局路局长都特别强调了教育工作者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要求我们把立德树人与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学习,不断创新,努力为我们运城建设人才强市做贡献,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做贡献。

老师们,希望大家一方面认真领会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一方面认真学习身边模范的奉献精神,在新的一学年里,刻苦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我们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7年9月10日



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篇2

立德树人铸师魂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吕淑湘先生也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立德树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履行立德树人的思想。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立德树人,教育任重道远!

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篇3

立德树人铸师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受用一辈子。”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立德树人、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履行立德树人的思想。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一、立德树人,“德”字为先。

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二、立德树人,入心为要。

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三、立德树人,师德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总之,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篇4

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
作者:宫蒲光
来源:《慈善》2019年第05期

        慈善是人类的文明之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回顾过去,我国历史上各种形式的慈行善举从未间断过。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时代的慈善精神开始在神州大地苏醒。以1994年我国第一家以“慈善”命名的全国性公益机构——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为重要标志,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慈善事业已走过了25个年头,在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方面做出贡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也为中华慈善总会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16日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令,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在第八十八条“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中,特别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

        中华慈善总会积极贯彻《慈善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助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发挥积极作用的便是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慈善文化进校园”历经八年的实践与探索,慈善文化教育从试点到全面覆盖,截至2018年年底,该项目已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0多个市(地、州、县)的近万所中小学相继推广,惠及人群近千万。“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已成为新时代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大实践,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缘起:立足慈善; 培育幼苗

        中华慈善总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全国乃至海内外具有很高的影响力。2011年,中华慈善总会敢于人先,勇敢跨出慈善文化项目第一步,邀请教育界、慈善界专家集思广益,共同研发出我国第一套系统的中小学慈善类读物——《慈善读本》。以《慈善读本》为载体,一场立足慈善、依托教育、着眼长远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国广泛深入、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八年来,项目在实践中慢慢充盈,日渐成熟。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是基于慈善文化在学校中的发展建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虑,由中华慈善总会启动,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以多元化的筹募手段为途径,以《慈善读本》为载体,提供校园慈善活动支持。旨在弘扬慈善精神,推动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学生在多彩的团体活动中,肯定自我和他人,积极开朗学习生活,弘扬慈善精神,播撒爱心种子。

        形式: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历时八年,“慈善文化進校园”项目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70多个市(地、州、县)的近万所中小学相继推广,惠及人群近千万。各有关学校,当地教育局、慈善会纷纷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划,将播撒爱心与提升教育品位和教育教学实效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创新了德育课堂、丰富了学生德育生活。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从试点走向全国范围内实施,各地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系列寓教于乐、生动丰富的特色活动。以陕西省慈善协会为例,从2011年11月开始,联合省教育厅实施中小学慈善文化教育项目,经过十校试点、千校实施,到全面推广,到2017年已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全省80%的中小学校,近400万师生参与了这一教育活动。各级教育部门将中小学慈善教育作为新时代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纳入德育工作考核,学校将《慈善读本》列入校本教材纳入教学计划实施“六个一”教育活动。安排部署全省中小学校学生每月上一节慈善课,举行一次慈善主题班会,写一篇慈善故事作文;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慈善演讲大赛,进行一次慈善征文评选,开展一次慈善文艺活动。

        再如陕西省的慈善课堂、佛山市南海区的慈善文化书信节、武汉市的流动图书室、浙江台州市的主题文艺、武术展示、昆明市师生共同创作的慈善歌曲等,以及各项目学校表演慈善歌曲、小品,以捐废旧衣物、纸张培养学生们节俭养德、保护环境意识;通过班会、游戏、演讲比赛、慈善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请孩子们表达感悟和体会,学生、家长和老师跟随项目一同成长,满载收获。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学雷锋活动、建设文明校园相结合,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实践中传递知荣辱、懂感恩、乐奉献的信念。

        同时,在试点学校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调研、经验交流等教育活动,通过多次全国性宣传会议、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邀请效果显著的省市地区试点慈善会和学校分享经验,总结方法。中华慈善总会借助《慈善》杂志这个平台于2012年3月发起“慈善文化进校园”征文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万中小学生、教师、家长参加了征文活动,并向《慈善》杂志社推荐征文稿件近6000余篇。

        成效:通力合作 成果丰硕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的实施,正是响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慈善事业发展中一个新的跨越,是从物质慈善向物质慈善与精神慈善并重发展的重要一步,有着明显的社会示范性和推广性,也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全新尝试。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证明,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在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浓厚了和谐社会的慈善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向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转化。《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也明确提出慈善文化进校园的重要举措。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不仅使慈善会、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和每个家庭联结在一起,政府及共青团、文明办等部门、企业和企业家、知名人士、学者和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进来:有为家乡中小学校捐赠《慈善读本》的老红军;有为母校捐赠以开展项目的民政部干部;有为女儿就读班级全体同学组织活动的学生家长和为全校师生捐赠《慈善读本》的已经退休的老校长……温暖动人的故事在项目中不断涌现。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作为慈善事业发展中一个新的跨越,从精神慈善出发,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全新尝试,无论在慈善会系统及行业中都具有创造性;《慈善读本》是我国第一套系统的中小学慈善类读物,具有特殊意义与独创性;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全国慈善会与教育等多部门开展项目而形成的工作机制本身也是创新工作的探索;各地所开展的特色活动也具有创造性,在实践中摸索了许多成功经验,项目开创了将慈善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先河,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果,目前为止,全国只有中华慈善总会有这项创新实践。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是造福民族未来,培养青少年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慈善文化,践行“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基因工程”“种子项目”。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称赞。

        中华慈善总会将紧跟时代步伐,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局、学校,使“慈善文化进校园”及《慈善读本》进学校、进教材、进教案、进课件、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程内容,着力引导广大教师把“慈善文化课”讲好、讲透,讲得有意义、讲得有价值,使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理解深、认同强,从小让慈善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思想铸魂立德树人心得篇5

立德树人铸师魂 不忘初心正师风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长大了。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

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 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 ; 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

的这些光环,走进它的内核时,我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 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

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 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威摄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地发现了我的“友善” ,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

有做小动作的。对此我当然是怒不可遏, 将他们狠狠地训一顿。 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作业也一张不差。

可是我同时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 ?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我

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 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 将心比心,


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 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 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 “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 ”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

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 “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 ?”答曰:“那里有‘爱’,那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

育的感情基础。 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 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多年的从

教历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个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

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 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首先做到,业余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杂志,不断给

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

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

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 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可是我们有

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

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


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于育人的感人事

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 忘不了已有华发的

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 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

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

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是对工作的投入, 更是爱

学生的体现。

面对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教学中,我也许不能把爱汇聚成海,但我会竭尽我的生命把爱的水滴凝聚成一条小溪, 让清澈流进每个学生的心,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

老师们,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爱,是我们的全部财富。让我们播下这颗种子吧,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是丰硕的果实。

汽车部:熊瑞兴

2018.6.15

推荐访问:树人 立德 心得